教学交流
要“把金针度于人”
时间:2012-03-30    浏览:3212

要“把金针度于人”
———对语文课要教“学法”的浅见
高级教师 王凌彬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明确告诉语文教师要把教“学法”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金代诗人元好问在他的《论诗》中写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于人。”我反其意而用之,故说教“学法”就是要“把金针度与人”。
学语文的“金针”有哪些?这可以开列出数十种,但最基本的还是听、说、读、写。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是能力;如何听,如何说,怎样读,怎样写,则是方法。就“听”来说,会听者,眼、耳、手、脑并用,听重点,听难点,听关键。一节课听罢,所获信息量就非常大,效果显著,有“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受益匪浅;不会听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手不动笔,脑不思考,一节课下来,所获甚微。可见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甚为重要。“说”,也有其法。会说者,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有因有果,要言不烦,口齿清利、声音洪亮,言之凿凿,娓娓动听,犹如张仪复出、陆贾再生;不善说者,杂乱无章,东拉西扯,言不及意,重复啰嗦,吐字不清,结结巴巴,辞不达意,言不由衷。教会学生说话,就能体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征,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读”更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有精读、略读、泛读、朗读、默读、速读、缓读、复读、背诵、有表情读,分角色读,其方法各有妙处。教会学生读书法,将终生受用。与高一语文《教本》配套的《读本》中就收有朱光潜的《谈读书》、正之的《怎样读一篇文章》、张志公的《怎样锻炼思路》等名家的文章,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强调学生借鉴前辈读书的经验,学会读书。至于“写”,因其文无定法,文有其法,方法之多,范围之广,一言难尽,恕不赘述。但读名家之文,学名家构文之法,自然会学得诸家的不同写作方法。
至此,我还有两点要强调:其一,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自学,就要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会查字典、词典、类书、目录、年表、索引等方法。其二,要教学生学会批注法。字、词的注音释义、中心句、关键句、重点、难点、疑点,学会用一套符号在字里行间批注,要像革命前辈徐特立总结他的学习经验时说的那样“不动笔墨不看书”,虽然这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做笔记,但读书时用笔批注也是重要的学法。当然学法的内容很多,如做摘要,写心得,写观察日记等,但因短文有限,不可尽述。
我把元好问的“金针”喻“学法”,也就是寓言故事中说的给学生以“点铁成金”的那根指头,要给学生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去主动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很精通这点,他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给人鱼,只能解决一时之饥,而教给人捕鱼的方法,就能使人终生受之不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位领导说:“今后的文盲,就是不掌握学习方法的人。”确实,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人们在学习上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爆炸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 三是大量的新知识对人们理解、掌握能力的挑战。所以教会学生“点金术”,让他们掌握巧绣锦缎的“金针”,对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0
恰同学少年 相聚凤华学校
联系电话: 0356-2227188 2227000
晋ICP备050006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