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教研室提供
“学困生是由于其学习结果错误、缺陷的累积而产生的;
由于他若干个课堂学习未达标而造成的;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目标教学就是当堂达标的教学。”
一、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当堂达标为归宿的一种高效课堂模式。
这种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寻求实现目标的最佳、最短路径。
有研究表明:①有明确的目标较之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②良好的目标导向,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之前形成正确的学习定势,激发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③教学之前或课中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对比较松散的材料进行组合。
目标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授课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情制定恰当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前(或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准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导学、导练不断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然后还必须用相应的形成性试题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如果没有达标,必须进行补救、矫正式教学,直至全体学生达标。
二、目标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目标中心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特别是对未完成的教学目标要及时补救,实现堂堂达标。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应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3、反馈、矫正原则。通过达标检测进行信息反馈,对未达标者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的重要手段。
三、目标教学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前提测评
这是学习新内容前的一个诊断手段,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准确地找出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诊测,目的在于通过测验,诊断学生是否具备、具备多少学习新内容的条件(知识、能力等),必要时进行补偿教学,使学生能够较顺利进入学习新内容阶段。
测评的内容可以是重温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可以是涉及到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能力;测评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回答,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测试, 但测评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步:展示、明确教学目标
即教师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目标教学独特而显著的标志之一。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这个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亦是管理的目标,是众矢之“标”。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上课,针对这个目标测试,对照这个目标矫正,依据 这个目标管理;学生要依据目标上课,围绕目标听课,针对目标自测,根据目标补救。
这个环节的基本功能是把教案(学案)上的目标转化为课堂上教与学的共同目标,或者主要是学的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节省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任务化,尽量用行为动词(熟知,理解、掌握、运用、会计算等等类似词语)表述。表述方式尽量书面化。展示时机一般放在上新课前几分钟进行,也可以随着学习进程逐步展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进行,从课前的初知,到课中的细知,直到最后的掌握。还要尽量分低、中、高档目标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标。
第三步:实施目标(达标教学)
目标的实施过程是课堂的主体工程,要求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这个环节要按照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以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练习活动中,有效达到三维目标。必须提醒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标。
第四步: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的任务是用一组形成性试题让学生练习,看是否达标,“评”亦含有补偿的意思,若部分学生不能达标,再进行补标。根据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要求,合理设计测试题,可采取一题对一“标”或多题对一“标”的办法,以便较准确判断学生达标情况。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达标检测中,可设计A组题和B组题,使教学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弹性。达标测评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问卷、笔答、口头回答、实验等。
举例:达标教学完成之后,有的教师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习题或自行设计的练习,组织学生自练或检测,让学生自我测评。检测完毕,立即公布答案,可记分,也可不记分。教师通过巡视查看或学生举手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五步:反馈与矫正
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式教学,挽救教与学的过失,直至完全达标。反馈与矫正都应该是双向的: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使教师及时矫正;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矫正或同学之间互相矫正。反馈与矫正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以上四个环节中都可以进行,这是目标教学的独特之处。
有的研究者认为把“达标测评”和 “反馈、矫正、补救”分为两个环节,这种做法不够合理, 因为从教学和实际操作看,达标测评和随之而来的反馈、矫正、补救紧密相连的,不宜割裂分开,另外,反馈、矫正应在教学中随时进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示例(以初中代数"方程和它的解"为例)
1.前提测评阶段(4分钟左右)。
师:在小学时,我们对方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在学习了代数式和等式的基础土,对方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看黑板(出示测评题,用幻灯小黑板均可)。什么是代数式?什么是等式?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答略)
2.展示教学目标阶段。
老师通过幻灯或小黑板把己写好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展示目标为:“识记”方程的概念,弄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运用”,会根据条件列方程。
然后请学生对照目标要求看书。
3.实施目标阶段。
学生看书完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析举例阐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分析说明两个"解"字的不同含义,提醒学生应注意列方程时的两个问题,讲练结合,方法可灵活。
4.达标检测阶段。
教师出题检测:用方程的概念判断某些等式是不是方程为一类,根据条件列方程为一类,检验解为一类。每类出2到3个题不等。书面测试、部分口头回答。
5.反馈矫正阶段。
教师通过巡视或者学生举手了解学生的达标情况。视未达标情况采用灵活方法补标。可以是合作学习,让达标者帮扶未达标者;可以是教师个别辅导;可以是学优生讲解;可以是教师再讲解……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达标。
五、名词解释
1.形成性评价(测试)
形成性评价(测试)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测试),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在单元(专题、模块)教学中所进行的测试。形成性评价(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2.终结性评价(测试)
终结性评价(测试)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测试),比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块结业考试等。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
3.诊断性评价(测试)
诊断性评价(测试)即学前评价(测试),是指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一个学习单元或者一节课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测试)。评价(测试)的结果将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也作为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依据。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评价(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
附录:对高效课堂最直截了当的定义:
高效课堂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练为主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向考试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训练考试能力的课堂。
敬请各位老师阅后在此签名。组长要督促老师及时阅读反复阅读。组长妥善保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