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杨静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能够在此做关于数学教学心得的报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就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我是2010年9月来到咱们凤华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对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我先说一下学生的情况: 一、被动学习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依然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步调一致,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不定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做笔记,不主动积极思考,没听到“门道”课后不巩固,不总结归纳。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每天就只是赶做作业,学习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应付老师,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缺乏自主钻研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刚参加工作的前两年,我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上课上自习都在不停地讲,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但是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题却不会,我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总结,其实我们现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教学现状,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为上好一节课打好基础。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中有效进行课前预习非常关键,通过预习,教师可以做到精讲精练,只有学生深入教材,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学习目标才明确,思路才清晰。在整个课堂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渴望进取之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下面是我引导学生的基本策略。 1、使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好,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就会有一种想问,想学,想练的良好心理。课堂上的重点就会很快被领悟。 (2)预习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课堂教学铺平道路扫清知识上的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知和旧知的联系,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3)预习好,学生听课态度就积极,注意力集中,容易消化新知,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和使用,有的内容可以不记本上,节省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听课效率。 (4)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预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使学生学习有目标性。 (6)预习能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7)预习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2、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 开始实施预习前,学生预习可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并根据内容设立不同难度的习题,以便节省预习时间,提高预习效率。 3、实施预习的具体过程 (1)认真读课本,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读课本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是预习的第一步。学生先把课本内容粗读一边,领会教材的大意,然后在深入细读,要逐字逐句逐段的阅读。特别是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词句以及疑难之处,同时可在课本上或提纲上写出自己初步的理解、体会,独到的见解。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上课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结合预习提纲及教材内容。把感到有困难的地方自己先想一想,若是以前知识忘了,可以看一看以前的书,若是新知识,可以记下来,上课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解决。 (3)重视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动手,多思考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做法。它告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重视对基础的理解,千万不能死背相关的定理、定义,对于公式最好能试着推导一下,需要实验的,先实验,需要操作的,可以动手操作,对于例题弄清每一步的依据,养成每一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体会选题意图。分析例题解题规范形式,并按例题格式完成提纲中题或书中对应练习题,注意归纳类型题考察的知识点及解题步骤和方法,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4)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找出答案,对于新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样既增加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又使学生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准确的认识。 (5)通过做预习提纲中的习题,自我检查预习程度,进一步明确本节知识概念,那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那些类型题自己已经会做,还有那些不明确的地方,再在课堂上解决。 (6)、在实施预习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和同学探讨和交流,总结出合理科学的预习方法,以便达到少用时间,多获知识,使预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 4、课前预习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预习应有一定的时间保证,预习应有目标性,预习过程应不断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收益。 (2)处理好预习和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的高效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的不懂问题,可以巩固知识,千万不能以预习来取代听课,浪费听课时间,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及知识体系,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中有效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二、备好一节课,达到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临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那么备好一节课就至关重要了,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简单代过? 哪些题目学生必须精炼?哪些题目可以作为了解内容?尤其是我们现在高三的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按照肖慧宾主任多次在会议上提到的复习资料的题必须认真做一遍,我们应该在认真做一遍的基础上,一定要划出必做题,精炼题,当然数量不必太多,把握质量更重要(针对全体学生反复练习),划出重难点题目(针对能力较好的学生)。尤其是必做题型坚持每一小周收集起来组成一份测试题让学生重新考,通过考试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听课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这样做题的就会很有效果,并且映象深刻。那么如何监督学生在讲之前必须完成练习呢? (1)每次下课具体布置哪一部分学生完成哪一部分的题目 (2)合理利用好现在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3)通过抽查的形式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