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要本着“学习主体,教师指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2、目标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告诉我们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要素,还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
4、合作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上,还体现在导学案的师生合作(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探究,参与查找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等)上。
5、探究性原则。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为此导学案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6、情境性原则。情境之于知识,就像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于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被吸收、内化。创设情境要突出情境的生活性(真实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要强化“情境中的学习”。但是并不等于要将所有的问题都放在情境中去学习,这也是不现实的。
7、层次性原则。导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原则,具体体现在: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方面。
当将一个标准班额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平均分小组时,每个小组就成了一个班级的缩影,我们研究全班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或四个层次学生的问题,达到分层学习甚至是自然分材性学习的良好效果,是小组式合作组织形式优势性内涵的精髓所在。
8、实用性原则。从含义来讲,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纠错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实用性具体体现在:一是科学性。是以学生学习的三维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二是直观性。在模块设计上一目了然,环节要求上明确具体。学生很清楚每个环节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三是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次的导学案。四是适度性。题量适中,问题适度。学生自学以30分钟左右为宜。在训练题目的设计上,杜绝“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目。五是实效性。比如要在学习小组建设、课堂评价、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跟踪反馈、校本研究等方面做好做实。
9、规范性原则。导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各科又有普遍性规律。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从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导学案的题头设计、基本模块、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可以达成基本统一的规范设计。这样也便于教学管理、开展集体备课、导学案管理和档案建设。
10、创新性原则。创新并非特指必须有创造性的成果和发明创造,这个当然好,但更主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附: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五点必要条件
第一: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第二: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第三: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第四: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第五: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